11月1日零時,消費者紛紛涌入天貓、京東等電商平臺,開啟年度消費大戲的上半場。由于新冠疫情影響,今年“雙十一”相比往年顯得尤為特殊。上半年,在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封城、停工、停產的影響下,我國居民消費需求遭到很大程度遏制瀝青網sinoasphalt.com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有分析認為,隨著國內經濟的回暖,“雙十一”已不只是一個電商購物節,更是一個國內經濟、商業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“光棍日”變“光棍周”,今年“雙十一”阿里系電商最大的變化就是,從以往的11月11日集中出貨,改為11月1-3日和11月11日兩波銷售期。按照阿里官方的說法就是,從“光棍節”變成“雙節棍”。當歐洲電商開始效仿中國舉辦“光棍日”時,中國同行已經開始啟動“光棍周”,從11月1日零時就開始了。
周日一大早,“清空購物車”“今晚好忙”“沖啊尾款人”等眾多與忙碌的“雙11”首日有關的詞沖上微博熱搜前十名。
天貓數據顯示,開場1分鐘,阿迪達斯成交額超1億,耐克緊隨其后超1億。隨后,科沃斯、巴拉巴拉、百雀羚、全友家居等國貨品牌也爭相破億。1日開場前2小時,就有百個品牌成交破億元。
店寶寶電商研究院負責人張總表示:這次雙十一“睡前下單、醒來收貨”“躺著下單、開門收貨”……在技術助力下,“雙11”的物流配送時效性和服務體驗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。
而且今年各大網購平臺,從規則玩法和用戶體驗上來看,各平臺在今年“雙十一”中都做出不小改變。對于用戶購物體驗來說,今年的平臺玩法相對簡單直接,可以直接進行跨店滿減,不用像往年一樣做奧數題。
京東今年的“雙十一”開局同樣成績不俗。根據京東發布的“雙十一”首日開門紅戰報,全天成交額同比增長超90%,再次印證了中國消費市場的中長期上行趨勢。
阿里巴巴于2009年創立“雙十一”,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。2019年天貓“雙十一”總成交額達到史無前例的387億美元,相比之下,去年亞馬遜平臺的購物節當天銷售了大約60億美元商品。
中國網商銀行日前發布報告顯示,九成商家對今年“雙十一”店鋪銷售額提升很有信心,其中超80%認為將大幅增長。
中國消費者每年的瘋狂購物,被投資者視為中國經濟是否健康的重要“晴雨表”。中國是疫情后第一個再次開始增長的主要經濟體。有調查發現,與去年相比,有39%的中國消費者計劃在今年的“雙十一”期間花更多的錢。而在歐洲,今年超四成的歐洲民眾表示在“黑色星期五”、圣誕購物季減少開支。
今年“雙十一”促銷的銷售規模將會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擴大,且增速會保持在兩位數以上,主要有四點原因:
一是消費基本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,消費市場正處于快速恢復的通道中;
二是疫情強化了線上消費習慣,也進一步提升了線上消費的增長速度;
三是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,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現了正增長,進一步夯實消費能力;
四是今年的“雙十一”促銷活動花樣更多,更容易吸引消費潛力的釋放。比如脫口秀、網紅直播、直播帶貨等都抓住了當前的消費熱點,具有更強的促銷能力,將會進一步助推當前線上消費的增長態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