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落幕后,19日,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相關精神。
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徐斌介紹,“十四五”期間武漢將緊緊圍繞“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城市”目標,堅持交通引領、支撐城市發展,積極推進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綜合交通體系建設,加快建成“超米字型”高鐵網絡、長江中游航運中心、國際航空門戶樞紐,建設聯貫長江經濟帶、聯接“一帶一路”、聯通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。
構建向西拓展、向東延伸的聯運大通道
徐斌介紹,為科學謀劃好“十四五”時期交通工作,市交通運輸局編制形成《武漢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(初稿)》瀝青網sinoasphalt.com。
堅持“陸路向西、水路向東”戰略,構建向西拓展、向東延伸的中部國際直達陸海聯運大通道。西向打造直達德國杜伊斯堡/漢堡、法國杜爾日、波蘭波茲南、俄羅斯莫斯科、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、立陶宛維爾紐斯等國外樞紐城市的國際鐵路干線通道;東向打造至日本、韓國的江海直航通道,經大連、上海、寧波、廣州等沿海城市出境的鐵海聯運通道,以及經上海轉運至臺灣、東盟地區的江海聯運通道。
建設完善一批綜合交通樞紐
建設三個層次的綜合交通樞紐。徐斌介紹,這包括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樞紐。實施天河機場擴容工程,建設第三跑道、謀劃第四跑道,將天河機場打造成為銜接高鐵和城市交通的大型國際門戶樞紐;以陽邏港、吳家山物流基地為核心,建設中歐班列中部集結中心,打造武漢國際物流中心。
完善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樞紐。強化全國鐵路路網中心功能,形成武漢、漢口、武昌、武漢西站、天河北站等大型鐵路客運站布局;統籌武漢港口型、空港型、陸港型、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等五種類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,形成大花嶺、灄口鐵路物流基地及武漢國際商貿城等國家物流樞紐。
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帶動力的重點樞紐。統籌城際鐵路、長途客運、旅游客運等樞紐建設,鞏固提升武漢北部地區多式聯運走廊能力,加緊謀劃南部地區多式聯運走廊布局。
構筑綜合立體交通網,健全便民運輸體系
武漢要構筑四網支撐的綜合立體交通網。航空方面打造軸輻式航空網,構建通達全球、覆蓋全國的航空網絡體系。航運方面發展銜接高效航運網,發展水水直達、水水中轉、水鐵聯運、沿江捎帶,鞏固提升江海聯運服務水平。鐵路方面建設“超米字型”高鐵網和“一環八向”普速鐵路網。道路方面完善城市圈互聯互通道路網。建設武漢城市圈大通道和武漢至城市圈城市高速公路,實現武漢至周邊城市的“直聯直通”。
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運輸體系。構建高品質的基礎設施體系,打通斷頭路、改善瓶頸路,形成銜接順暢的路網結構,促進城鄉融合發展;構建高水平的公共交通體系,實施第四期、啟動第五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,形成主城聯網、新城通達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,推動與干線鐵路、城際鐵路、市域(郊)鐵路“四網融合”,優化常規公交“快干支微”四級網絡體系;構建高質量的慢行交通體系、高效率的城市配送體系和高層次的數字交通體系。